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8号6层E33 13681736761 ageless@sina.com

产品展示

1995俄向中国推销“猎豹”,火力强大功能全,中方答复:不感兴趣

2025-09-02

90年代,中国海军正面临着大问题,特别是台海那边风声鹤唳,美国航母老是晃悠过来,搞得人心惶惶。中国海军的装备当时真有点跟不上趟,主力舰艇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家伙,数量少,技术也落后,对岸的台湾海军那边倒是有美国和法国的先进玩意,差距拉得很大。所以,中国得赶紧想办法补短板,引进外国的现成货成了最现实的路子。

俄罗斯那边呢,正好是苏联解体后经济一塌糊涂的时期,军工企业日子难过,急需外汇救命。他们就把目光盯上了中国这个老邻居。从90年代初开始,中俄军贸就热络起来了,先是苏-27战斗机和基洛级潜艇卖得挺顺利。

中国代表团也多次去俄罗斯考察,1992年底和1993年中就有海军高层带队去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造船厂转悠,看了各种舰艇,从大吨位的到小护卫舰都摸了个遍。俄方一看中国有兴趣买水面舰,就开始大力推销他们的11661型“猎豹”护卫舰。

加拿大28

这款舰排水量2000吨左右,设计上挺紧凑,反舰、反潜、防空啥都能干点,火力配置也算得上齐全,有导弹、鱼雷和舰炮,航速快,还能带直升机,俄方当时吹得天花乱坠,说是现货供应,性价比高,适合中小型海军快速提升实力。

但中国这边评估下来,直接给拒绝了。为什么呢?主要还是因为“猎豹”这艘舰的定位和中国海军的需求不搭调。中国海军当时最头疼的是防空,尤其是区域防空能力弱得一批,老舰艇上防空导弹射程短,只能点防御,遇到饱和攻击就扛不住。

而“猎豹”虽然功能全,但防空导弹也是短程的,没法提供舰队级别的保护。另外,吨位太小了,2000吨在海上稳定性差,远洋作战吃力,续航和武器搭载量都有限制。中国海军想的是建体系化的舰队,不是随便添个小船凑数。

加上台海危机在1995年和1996年闹得凶,美国航母编队两次靠近,尼米兹号和独立号都跑到台湾东南方几百海里处耀武扬威,这让中国意识到必须引进大吨位、强防空的舰艇来平衡力量。

俄方推销“猎豹”的时候,正好赶上1995年台海局势升级,李登辉窜美后海峡那边暗流涌动。俄方觉得这是机会,在军贸会议上反复强调“猎豹”的多功能性,还想把这款舰写进中俄混委会的纪要里,意思是正式列入备选名单。

混委会是中俄军贸的决策平台,俄方这么坚持,部分原因是他们国内军工企业私有化进程中,有些寡头想借此捞一笔,利用影响力推动政府卖货。但中国没上钩,虽然同意写进纪要保面子,但实质谈判压根没展开。中国海军的评估报告清楚写着,这款舰解决不了核心痛点,吨位和防空短板太明显。

拒绝“猎豹”后,中国就把注意力转到俄罗斯的其他大舰上,比如无畏级、光荣级和现代级。无畏级反潜强,但防空和反舰一般,不对胃口。光荣级是巡洋舰级别,12000吨,射程远的导弹和区域防空系统挺诱人,但价格太高,中国90年代经济还没那么宽裕,买不起。

最终选中了956型现代级驱逐舰,8000吨排水量,防空导弹射程近50公里,能区域防御,反舰导弹超音速,舰炮口径大,还能带直升机补反潜短板。最关键的是,俄罗斯有两艘半成品因为缺钱停工,中国买下来能节省时间,快速形成战斗力。

1996年初,中国派了9个工作组去俄罗斯详细考察现代级,谈了三周技术细节,8月军委批准引进。谈判前后两年十轮,挺费劲,但首批两艘1999年和2000年交付,命名为杭州舰和福州舰,每艘4亿美元。

第二批改进型2005年和2006年到位,泰州舰和宁波舰,每艘7亿美元。这四艘舰大大提升了中国海军的火力和防空水平,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海防主力。

“猎豹”在中国碰壁后,俄罗斯也没闲着,继续在国际市场上推销。设计上他们后来改了改,发展出外销版11661E型,强调隐身和多用途。越南成了大客户,2006年签合同买了两艘,2011年交付,又追加两艘,到2018年全到位。

越南海军用这些舰加强南海巡逻,反舰和反潜能力上去了,算是“猎豹”找到了新东家。俄罗斯自己也造了两艘自用版,鞑靼斯坦号和达吉斯坦号,配属里海舰队,2012年和2013年服役,用来替换老护卫舰。整体看,“猎豹”级总共造了六艘,四艘卖越南,两艘自用,没进中国海军序列。

1995俄向中国推销“猎豹”,火力强大功能全,中方答复:不感兴趣

这事儿从侧面反映出90年代中俄军贸的现实逻辑。中国不是盲目买货,得看东西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那时候中国海军正从近海防御向远海转型,引进现代级不光是补装备,还学到了先进技术,后来国产052型和054型护卫舰就借鉴了不少。

俄罗斯卖军火是为了钱,经济压力大,军工企业得活下去,但推销时总想把库存货先清出去。中国拒绝“猎豹”挺明智,避免了买回不实用的东西浪费钱。台海危机是催化剂,让中国加速现代化步伐,从引进到自研,步子迈得稳。

中俄军贸历史从90年代初苏-27开始,就一直是双赢。中国得技术,俄罗斯得资金。但也有些磕磕碰碰,比如俄罗斯后来取消J-11的协议,因为中国自产太多,影响他们市场。类似“猎豹”这种拒绝案例,说明中国在谈判中越来越有底气,不再是啥都买。俄罗斯军工那时私有化乱象多,寡头干预推销,效率不高,也暴露了他们内部问题。

到现在,中俄军贸规模小了,中国国产化率高,俄罗斯卖给印度的军舰多些,比如塔尔瓦级护卫舰。但“猎豹”事件提醒大家,军贸不是简单买卖,得考虑战略需求。越南买“猎豹”后,在南海跟中国有摩擦时,用这些舰巡逻,增加了地区张力。